王堯
一、基礎信息
個人簡介:王堯🧝♀️,男🤦🏿,漢族🤝,一九八八年一月生🩰,山西平遙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博士後、副教授。主要從事專業:機械設計及理論相關教學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系統動力學與控製、接觸力學、特種/醫療機器人系統設計等。
(一)個人基礎信息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8.01.21
職務:副教授
博碩導:碩士生導師
電子郵箱:wangyao@shmtu.edu.cn
聯系電話🛖:021-38282686
(二)教育經歷
於太原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
於太原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及理論專業,取得碩士學位
於太原科技大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取得本科學位
(三)工作經歷
曾就職於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意昂4🧜🏼♀️,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四)國際交流與合作經歷
曾前往美國奧本大學(Auburn University,USA),任訪問學者一年
(五)社會兼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函評專家、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
二⛓、科學研究
(一)研究領域及科研團隊
研究領域:機械工程/機械設計及理論🧏♀️🤏🏽、工程技術學科/機械設計學
科研團隊🈳:人工智能系統與應用團隊
(二)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52105267),2022-2024☺️,主持
[2] 企事業單位委托科技項目(H20220287),2022-2023🦵🏽,主持
(三)代表性論文成果
[1] Yao Wang, Zhuang Fu*, Jian Fei. Analyses for simulation-based solution of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 i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23, 237(15): 3343-3362. (SCI/EI)
[2] Rong-Li Xie, Yao Wang, Yan-Na Zhao, Jun Zhang, Guang-Biao Chen, Jian Fei*, Zhuang Fu*. Lung nodule pre-diagnosis and insertion path planning for chest CT images [J]. BMC Medical Imaging, 2023, (23), Article number: 22. (共一, SCI)
[3] Yao Wang, Zhuang Fu*, Zhi-Feng Zhao, Yun Shen, Tie-Feng Zhang, Wei-Yi Shi, Jian Fei, Guang-Biao Che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optimum puncture pattern of robot-assisted needle insertion into hyperelastic materials[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2021, 235(1): 28-43. (SCI/EI)
[4] Yao Wang*, Shujun Li, Xiang Dan, Wenjun Meng.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es of contact-impact behavior of Babbitt ZChSnSb11-6[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L: Journal of Material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2019, 233(7): 1267-1276. (SCI/EI)
[5] Yao Wang, Zhuang Fu*. Analytical study of Babbitt/steel composite structural bars in oblique contact-impact with a solid flat surface[J]. Mechanical Sciences, 2019, 10(1): 213-228. (SCI/EI)
[6] Wenjun Meng, Yao Wang*.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the elasto-plastic oblique contact-impact with vibration response[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K: Journal of Multi-body Dynamics, 2019, 233(2): 441-454. (通訊作者, SCI/EI)
[7] Yao Wang*, Shujun Li, Wenjun Meng. Strong coupling analysis of fluid-solid for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braking system[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18, 29(8): 1586-1599. (SCI/EI)
[8] Yao Wang*, Shujun Li, Wenjun Meng. Thermo-mechanical strong coupling analysis on braking device of pipe belt conveyor[J].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8, 32(3): 1277-1285. (SCI/EI)
[9] 王堯, 張鐵鋒, 施韋伊, 付莊*, 陳光彪. 桿件與傾斜平面彈塑性接觸沖擊動力學建模與分析[J]. 中國機械工程, 2020, 31(11): 1261-1269. (EI, 入選F5000)
[10] 王堯, 孟文俊*, 項丹, 李淑君. 基於數字圖像處理方法的彈塑性傾斜接觸沖擊動力學試驗與數值分析[J]. 機械工程學報, 2019, 55(1): 81-90. (EI)
(四)代表性著作成果
[1] 付莊, 貢亮, 王堯. 《現代控製理論》[M]. ISBN: 978-7-111-72648-7.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3: 4-112.
(五)代表性專利成果
[1] 2022年3月8日🕵🏼♂️,一種醫用穿刺活檢針界面交互力學性能一體化測試方法🤭。授權號:CN202011595912.X[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2] 2021年11月5日👨🏻🔬,一種具有電磁環境兼容性的醫用冗余保護線運動搭載模塊。授權號🧑🏽🎨:CN202110010286.1[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3] 2017年9月1日,校核核電起重機械抗震特性的仿真計算方法⚓️。授權號:CN201510072241.1[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4] 2014年12月17日,一種綜合油膜軸承試驗裝置🤷🏻♀️🥒。授權號:CN201210299650.1[P]🌯,獲國家發明專利(第二發明人)
(六)基地
協同創新智能微創手術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基地/平臺主要成員🤵♀️、先進工業仿真計算聯合實驗室基地/平臺主要成員、數字化城市軌道交通系統聯合實驗室基地/平臺主要成員。
三、教學信息
(一)授課信息
主講本科生課程:《畫法幾何及機械製圖》🐵、《機械設計基礎》、《智能製造3D打印技術》
主講研究生課程:《論文寫作指導》
(二)教學成果及獲獎情況
[1] 2021年獲上海市屬高校青年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專題研修班(高級研修項目培訓)奉獻服務獎
(三)指導學生獲獎情況
[1] 2021年指導本科生(5人)參加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智能製造賽獲市賽二等獎
[2] 2022年指導兩組本科生(3人/2人)參加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智能製造賽分別獲市賽三等獎、國賽三等獎
[3] 2023年指導兩組本科生(各3人)參加中國大學生機械工程創新創意大賽智能製造賽獲市賽一等獎🐂、國賽三等獎
四、其它成果或榮譽
(一)其它成果
[1] 張奇奇、胡政🛝、安喜月🙆🏽🕊、馬治🤾♂️。變參數橋梁結構模型設計與製作,S20210508,結題結果:通過,指導教師。
[2]潘子旭、王帥、張值👨🏼🦳🧖🏿♀️、林騰博🉑。室內仿生智能空氣管家,X20210543,結題結果⛹🏿⛔️:優秀,指導教師。
[3] 丁子航、邱攀👷🏿♂️、姬正華、黃致博。基於arduino-六足機器人,X20210544⏺,結題結果🍸:通過,指導教師🕙。